当前最新:专家呼吁合理就诊 把三级医院医疗资源让给高危人群
12月19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屹在广州市医药物资供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专家预测广州疫情将在2023年1月上旬达到高峰,广州正加强医疗资源储备,提升救治能力。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自己感染后的经历。有的人高热不退,有的人四肢酸痛,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表现?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
抗原检测颜色深浅不能判断病毒载量
【资料图】
南方日报:为什么大家感染后的表现会不同?
林炳亮:人感染病毒后,体内都会出现免疫应激,由此产生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影响到不同的地方,出现的症状就不同。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发热、肌肉酸痛、喉咙痛、咳嗽等症状,新冠病毒还可以影响嗅神经,有些人味觉、嗅觉会出现短暂的影响。总体来说,人体感染病毒后通常会觉得疲惫、乏力。
南方日报:抗原T区越红,就是病毒量越大吗?
林炳亮:抗原是定性测试,不是定量测试。抗原检测的颜色深浅可能与病毒载量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用它来具体判断病毒量的高低。
“复阳”和“二次感染”是两个概念
南方日报:有人抗原转阴后5天内再次呈阳性,这样算“复阳”还是“二次感染”?是否还有传染性?
林炳亮:“复阳”是感染病毒后短期内,身体虽然已恢复,但体内还有病毒的残余片段,病毒片段是不足以构成新的感染的。
“二次感染”是指首次感染已经完全康复,过了一段相对长一点的时间,再次感染。一般的病毒在3到6个月后,才可能出现“二次感染”。奥密克戎的变异株虽然免疫逃逸能力强,但有研究表明,再次感染最短也是在28天后。
所以如果是抗原转阴后5天内再次呈阳性,有可能是“复阳”,也有可能病程还没结束,但不会是“二次感染”。
南方日报:普通人应该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感染高峰?做哪些准备?
林炳亮:感染高峰是基于数据模型进行的模拟,可以为一些决策起参考作用。出现高峰对于医疗系统是很大的考验,主要精力应该放在甄别和抢救重症、危重症患者上面。发热门诊、急诊、重症监护室这三个地方,是最关键的堡垒。
除了加大医疗资源配置,普通人的理解和配合也非常重要。首先,还是要尽可能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开高峰。其次,要特别保护好高危人群,特别是高龄老人。此外,无症状或者轻症的人群可以居家休养,必要时使用互联网医院问诊或在社区发热门诊处理,把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让给有需要的高危患者。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关键词: 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