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热讯:解读央行工作会议: 2023年新增信贷或达22万亿 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

据央行网站,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回顾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工作。

在对2023年工作进行部署时,央行安排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等7项重点任务。与2022年相比,重点任务少了一项,但诸多工作得到延续,一些重点任务则发生变化。

比如,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调整为“精准有力”。这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一脉相承,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解读时总结为“总量要够、结构要准”。市场认为,总量要够指向2023年信贷将继续增长,全年或超22万亿。


(资料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是2023年新增的任务,预计金融政策在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方面将发挥作用,同时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

信贷总量有望超22万亿

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相比上年定调,“灵活适度”调整为“精准有力”。精准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挥作用、支持特定领域,有力意味着货币政策要真正作用于实体经济并见到实效。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表示,2023年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总量要够就是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2022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除非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超出预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总量要够”主要是指2023年新增信贷规模不会低于2022年,预计有望达到22万亿左右,高于2022年。宽信用将成为助力2023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

实际上,从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走弱开始,房地产贷款占比趋于下降,但新的贷款需求无法弥补这一缺口,信贷需求青黄不接,因此稳定信贷总量成为央行的重要任务。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前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91万亿,考虑到12月仍有一定信贷投放,预计2022年全年新增信贷规模将接近21万亿,相比2021年增加约1万亿,从总量来看确实实现了增长。但却存在两大结构性问题:

一是票据冲量明显。2022年前11月票据融资规模为2.84万亿,创出历史新高;票据融资占新增信贷的比重为14.3%,也处于历史新高。二是企业部门信贷占比畸高。2022年前11月企业部门新增信贷(不含票据融资)18.3万亿,占同期新增信贷的比重达到八成,而居民部门不足两成。而往年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新增信贷的占比一般在50%-60%、40%-50%。

王青认为,2023年楼市低迷状况有望改观,这将对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起到较强拉动作用,2023年信贷结构中“居民弱”的状况将明显改善。而伴随经济增长动能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好转,2023年银行向企业提供的短期贷款规模将有所下降,中长期贷款则会相应多增。

值得注意是,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定调由2022年的“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调整为“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这其中有两大变化:一是市场主体不仅包括企业部门还包括居民部门,二是融资成本由“稳中有降”调整为“降低”,降成本的诉求更大。

支持扩消费、稳投资

2022年第二项任务是精准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这主要指向结构性货币政策,但2023年部署任务时淡化了这一要求。

刘国强还表示,投向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对一些具有明确阶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时评估,可以按时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据需要延长,或者让别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接续。

2023年第二项任务调整为“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并且是新增的任务。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是相互作用的三角框架,在中央提出“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后,金融体系如何与需求体系、供给体系的互动是市场关注的要点。

传统而言,内需主要指消费和投资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当前外需增速转负,拉动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内需。

央行会议表示,要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但没有提具体措施。市场认为,这可能指向降低5年期LPR,以提振住房消费。

王青认为,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一步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迫切性很高。这意味着即使2023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但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会持续推进,最快有可能在2023年1月落地。

投资需求方面,央行表示,要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合计投放7400亿元,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预计撬动固定资产投资7万亿,对稳定投资起到重要作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称,无论从经验逻辑的角度看,还是从扩大内需战略看,明年基建投资或将迎来进一步政策支持。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与之配套的银行信贷、新型融资工具都将对传统基建投资产生增量支持。

而金融加强对供给体系支持的原因在于,实体经济有融资需求,但金融业没有支持或者支持不够,为此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水平。央行此次会议提出,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落实金融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2022年工作会议在“坚持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部分中提及“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央行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中将房地产纳入了“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这一任务中。

“从当前情况看,一些需要进一步支持的领域是比较明显的。”刘国强表示,“房地产对居民生活及财产、宏观经济循环、产业链稳定、政府财政、金融市场的影响巨大,都不是别的产业可以比肩的。房地产就是支柱产业,支柱不能大幅度摆动,非保持总体稳定不可。”

刘国强表示,前期的宏观调控已经克服了大涨的风险,现在大跌已成为主要矛盾,要及时止跌。当然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离,要以稳民生为落脚点,以稳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