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讯息:如何解读2022年中国消费和居民储蓄数据的此消彼长? | 中国观察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7%。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中国消费者会捂紧自己的钱包。
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起对储户进行问卷调查。其从50个大、中、小型城市的共400个银行网点中的每一个随机选择50个储户,从而建立了一个有2万名受访者的广泛样本。然后,其将问题的答案转换为“扩散指数”,其中读数50为扩张和收缩区间的分界线。
(资料图片)
较少的受访者认为很容易就能够找到工作,只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求职前景会有所改善。中国人民银行的“当前”和“未来”就业情绪指数于2022年第二季度跌破2020年的低点,随后进一步下降,在2022年第四季度达到新低(图1)。
图1:中国人民银行就业情绪指数
表示其收入目前正在增加的储户较少。此外,受访储户对于未来获得高收入的前景不是很乐观。然而,收入情绪的变化并没有就业情绪那么明显,当前的收入情绪指数保持在2020年第一季度低谷的上方(图2)。
图2:中国人民银行收入情绪指数
央行还询问受访储户是否希望消费、投资或者进行更多的储蓄。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储户的储蓄欲望猛增,并且仍在持续上升(图3)。在2022年第四季度,他们中的近62%表示将增加储蓄,这是自问卷调查开始以来的最高比例。
图3:储户调查:增加储蓄(人数占比,%)
2022年,中国家庭在银行系统的存款增加了近18万亿元。2019至2021年,家庭存款平均每年增加10万亿元(图4)。
图4:家庭存款增长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着消费不足的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的确,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消费在GDP中的占比要小得多。图5显示了2021年各国消费占GDP比(这里使用世界银行数据,将消费定义为包括家庭和政府的经常性支出),其中中国消费占GDP的54%,远低于G20国家73%的平均值。
图5:消费占GDP比(2021年)
消费在GDP中的占比较小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特别是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图6)。2000至2010年,按实际值计算,中国的消费每年增长10%,而在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增长更快。
图6:投资和消费占中国GDP的比重
到2010年代初,情况开始逆转。随着更多的资本存量到位,投资率开始下降,家庭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开始上升。在过去10年中,中国家庭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增速(图7)。
图7:实际家庭消费和GDP增速
我认为,2022年消费下降以及相关储蓄的增加是新冠疫情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所带来的周期性现象。
随着家庭储蓄的积累,消费者有足够的“弹药”来掀起消费热潮。8万亿元的家庭“超额”存款接近GDP的7%。问题是被压抑的需求何时才能释放?
《2023年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认为,中国日益富裕的消费者被证明是具有韧性的。报告预测,如果消费反弹,消费者会有很多钱可以消费。
麦肯锡的分析基于2022年7月对6700名中国消费者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消费者的回答表明,消费的下滑是周期性的。
5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收入将在未来5年内大幅增加。这一数据较2019年的调查仅略有下降,当时有59%的人表达了这种观点。此外,麦肯锡在中国调查的受访者比成熟市场的受访者更乐观,他们认为经济将从新冠疫情引发的放缓中迅速反弹。而麦肯锡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进行的调查中,受访者甚至比中国更乐观。
麦肯锡认为,数量快速增长的中国富裕家庭将支撑消费。2021年,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群体消费占城镇家庭消费总额的55%,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其仅占城镇家庭总数的39%。这一群体的年收入超过16万元人民币(21800美元),预计到2025年其将占所有城镇家庭总数的54%(图8)。
图8:城镇家庭收入分配
通过麦肯锡的调查,我们可以比较消费者2022年和新冠疫情前在消费态度上的差别。显然,较富裕群体的韧性更强。
平均而言,在四个收入群体中,18%的受访者表示2022年的支出增加将超过5%,相比2019年的33%有所下降。此外,两次调查中计划减少支出的人群比例相当(图9)。
26%的高收入受访者表示,他们仍计划在2022年将支出增加5%以上。与2019年相比,这一群体的消费意愿下降幅度最小(从36%降至26%),表明富裕群体仍有大量可支配收入用来消费。
图9:不同收入群体实际支出变化
麦肯锡表示,消费者开始寻找更划算的花钱方式。一些人选择通过低价的团购或社区电商团购渠道购物,或者选择同一品牌中较便宜的商品系列,或等到打折时再购买。
麦肯锡指出,中国的消费品生产商已经提高了产品质量。目前,他们的竞争是基于功能和规格,而非品牌或原产国。中国公司向价值链上游移动并从外国品牌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的能力,有助于在增长缓慢的市场中维持国内生产和就业。
支撑消费增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人口。
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国民储蓄从占GDP的三分之一上升到二分之一以上(图10)。在此期间,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他们在赚钱的同时也在存钱。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退休潮的到来,这部分人口开始动用储蓄来支撑消费。
图10: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国民储蓄占GDP比(%)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见顶。国内储蓄率在 2030 年之前应该会继续下降,但储蓄率下降本身并不能保证消费快速增长。
我们必须保持收入增长,要么通过对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高质量投资,要么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穿透消费周期性放缓的迷雾,继续专注于改善经济的长期前景。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 此消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