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GDP万亿”、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 常州开年“第一会”说了啥?

抢占新能源最佳风口,加速疾驰新赛道。近日,江苏常州发布《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简称《措施》),公布发展目标。同日,总投资超470亿元的15个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常州。

兔年首个工作日,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今年,常州将满怀豪情迈进GDP万亿之城,GDP万亿绝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陈金虎表示,把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确定为“新春第一会”,就是要釜底加薪、趁热打铁,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政策支持撬动市场力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全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资料图】

2025年“两个超万亿元”

当前,常州正处迈进“GDP万亿之城”的决胜阶段,把不可多得的发展之“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之“能”,全方位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2022年,常州GDP达9550.1亿元,常州工业总量首次破2万亿元,其中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常州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

“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既是锻造产业优势的最优选择,更是催生城市蝶变的最佳时机。”常州市副市长徐华勤说。

《措施》发布现场,总投资超470亿元的15个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加入“常州新能源军团”。时代新能源、天合光能、理想汽车、蜂巢能源、博瑞电力、国网常州公司等作了发言,发布了公司新年新计划,以实际行动助力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

按照最新目标,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资本市场市值“两个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基本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打造代表常州城市特征的新地标。

徐华勤表示,上述目标预计到2025年将支撑常州制造业规模突破3万亿元、GDP再创新高。

陈金虎表示,常州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向新能源领域集聚,政策再加码,只要被认定为新能源链主项目的,市级产业、创新、人才政策全部再提高10%的奖补比例。“党委政府宁可在其他方面紧一紧,也要舍得下本钱支持企业技术攻关、标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承担国家、省核心技术攻关的项目,单个项目我们最高奖励500万元、200万元;对推动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的,最高奖励500万元;对获得国家和省立项的重大科技、产业公共创新平台,最高奖励1亿元、5000万元。”

据悉,上述《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被称为常州“新能源之都十条”,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生态营造四个方面,聚焦新能源之都建设亟待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出十条重磅政策,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政策支持撬动市场力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

同时,聚焦建立体系标准,常州正研究制订引领全国的新能源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将陆续出台在交通出行、城市建设、绿色储能等方面引导“新能源替代”的鼓励政策。以“两湖 ”创新区、高铁新城为先导,在园区开发、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快探索新能源开发应用场景。

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随着理想、比亚迪等的到来,常州新能源汽车2022年实现整车产销超34万辆,占江苏全省的一半,在传统造车强市、能源大市中突围。

理想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柯研表示,2022年,理想汽车共交付整车13.3万辆,同比增长47.2%;公司在常企业实现开票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88.7%;纳税16.8亿元,同比增长132.3%。

柯研表示,2023年,理想汽车将在常州着手布局纯电动车型以及制造能力;另外,包括驱动电机等在内的高端零部件也将陆续落地常州。

《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常州位列全国第五,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武汉。

对此,陈金虎表示,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2025年可望达到40%以上,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正处于井喷期,储能、氢能源等万亿赛道蓄势待发,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全球超级蓝海市场更是不可估量。

陈金虎称,新能源产业是常州锻造发展优势的“制胜之道”和“独门绝技”,要以新能源之都的全方位崛起支撑城市能级的持续性跃升。

根据发展要求,2025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电力装备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

到203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要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同时,“发储送用”环节深层次、高浓度融合发展,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渗透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真正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强化金融支撑

相关数据显示:常州目前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9家,其中新能源上市公司36家,占比40.91%;总市值4176亿元,占比61.68%。

2022年1至9月,常州境内新能源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4.35亿元,占全市境内制造业上市公司比重达71.68%,净利润72.43亿元,占比69.07%。

常州市金融监管局局长刘敏表示,全球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中创新航等链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投、并购等运作放大优势,推动当地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锻强。接下来将深入挖掘“发储送用”各个环节优质企业,支持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新能源板块产值和市值实现双万亿。

根据当天发布的《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常州市工信局局长严德群表示,从2023年起,连续三年常州市级产业投资基金与科创基金安排不少于50%的额度投向新能源产业;发挥创投机构的资本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向新能源产业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探索采取“同股不同权”等方式,切实加大对新兴产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扶持。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 GDP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