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头条:多重压力下实现逆增长!2022年财政收入增长0.6%,新增减税降费4.2万亿元
华夏时报记者张智北京报道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经济逆势增长,GDP突破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同时,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账本”,也实现了相应的增长。
(资料图)
1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年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其中,2022年实现税收收入16.66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5%。
税收收入下行,与减税降费政策息息相关。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预计达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6%。
不过,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工业服务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总体上有所恢复,除了增值税外,全年相关税种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在收入顶着压力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仍保持一定速度。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亿元,比上年增长6.1%,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2022年财政支出重点一方面在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上,比如实施针对性防疫措施等;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相关支出进度显著领先其他领域。”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财政收支规模与预期有一定差距,按年初预算安排,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8.4%。从完成情况来看,收支均低于预期。
不过,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减税降费和土地出让金的负增长,共同导致财政承压,但支出需要保持一定强度,这进一步增大了财政压力。
“要打破这一过程必须稳增长扩内需,重新提升经济名义增速,改善企业盈利、稳定地产链。”吴棋滢表示。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安排,2023年财政政策仍是加力提效,政策性金融继续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同时,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共同促进基建增长。
收支压力增加
从财政收入来看,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合超4万亿元,影响巨大。
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增值税48717亿元,比上年下降23.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5%。
除了增值税,车辆购置税也下降31.9%,主要是6月1日起对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受下行的房地产市场影响,部分房地产和土地相关税费收入也同比下降,其中,契税5794亿元,比上年下降22%;土地增值税6349亿元,比上年下降7.9%。同时,2022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6854亿元,比上年下降23.3%。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2》(下称“报告”)显示,当前,地方对土地财政依赖度依然处于高位,不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建议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出让数额,也应当避免土地市场波动影响地方政府收入,防止地方政府通过非税收入等其他手段去扩张财政收入。
不过,也有不少税种增长明显,其中,国内消费税增长20.3%,企业所得税增长3.9%,个人所得税增长6.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15.4%。
此外,出口退税16258亿元,也属于税收的“减收”,但出口退税有利于外贸增长,对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较于税收,费用收入增长较为明显。2022年,全国非税收入增长24.4%。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减税降费的需要,2022年加大了对特定机构利润的上缴,各地为了更好平衡财政收支也加大了对资源收入的盘整力度。
数据显示,中央非税收入增长96.5%,主要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入库、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增加等特殊因素拉动;地方非税收入增长17.8%,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以及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收入增加,拉高地方非税收入增幅14.3个百分点。各级财政部门坚决执行各项降费缓费政策,持续整治涉企收费,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下降4.1%。
2022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从财政支出看,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26万亿元,增长6.1%,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财力支撑。李超表示,从中长期看,政府仍然有大量无法缩减的刚性支出,比如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医疗保障和养老金支出压力不降反增,因此,财政支出需要为老龄化预留政策空间。
减税降费仍然是主线
按照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要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 “ 四两拨千斤 ” 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按照预测,为保障企业发展,2023 年将继续在市场主体层面推进减税降费,以此来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但为了不影响财政收入,应该适度增加财政赤字。”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
在他看来,一方面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可以为财政政策加力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利用专项债资金启动重大项目,以项目来激活内需,增加就业。
按照财政部计划,要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
按照市场人士预测,留抵退税等重要税收优惠政策或将延续,并进一步强化退税、缓税、免税、减税等税收支持政策组合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政策效能;此外,税收优惠政策将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强化对先进制造业支持,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工商个体的扶持,帮扶困难行业纾困。 通过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续缓缴税费等税收支持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
不过,盘和林也表示,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月29日,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756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7182亿元、专项债券40384亿元。与此同时,按照2022年预算报告安排,2022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为2.65万亿元。
按照计划,下一步,财政部将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带动扩大社会投资,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述报告也建议,2023年除了地方专项债规模适度增长,中央国债规模也应加大发行空间。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关键词: 减税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