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看待“专精特新”的意义,应放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


【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许秋莲上海报道

2月19日,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K50智库)、《21 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的“2023 K50-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春季峰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参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该《报告》发布,国内“小巨人”企业共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1万家,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8.7%,平均研发强度达8.9%,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70余家“小巨人”企业近三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上述《报告》显示,约半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至30%,其中有235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瞄准‘缝隙市场’,以关键核心技术补链强链。看待‘专精特新’的意义,应该放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任兴磊认为,当前要实现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落地,背后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撑,更为关键的是需要依靠成千上万家“专精特新”企业的共同努力。

他以国产大飞机C919举例,有数据统计一款民用飞机仅涉及飞行部件的采购业务,全球就有超过1500家供应商,而一架C919国产大飞机硕大的机身共拥有250多万个零部件。

任兴磊认为,长三角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所以能够层出不穷,并引领细分行业发展,得益于长三角各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关注与积极培育,通过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联合攻关机制,以及建设众多培育科创企业的创新集群平台等,能够为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未来对于蓬勃发展的“专精特新”企业,又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任兴磊对此分享了四点想法:一是自主创新将成为未来中国企业的巨大增长机会,二是数字化将成为企业寻求创新变革的重要突破点,三是资本赋能将快速推动企业攻克核心技术,四是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潮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