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珍酒李渡“掐点”通过港交所聆讯 酒企境外上市之路仍待观察

□通过港交所聆讯后,珍酒李渡距离港交所上市更近一步。若后续招股顺利,珍酒李渡将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

□自金徽酒2016年初IPO后,A股白酒IPO队伍7年未添新丁


(资料图片)

□在“闯A”频频折戟的背景下,港股可能会成为酒企的新选择

1月13日披露申请材料、3月26日通过聆讯,珍酒李渡的港股上市进程颇为高效。

“对于珍酒李渡的上市进度,业内人士都比较惊讶。从时间上来看,通过聆讯刚好赶在3月底监管的备案新规生效前,令人联想此举或是为避免公司因行业属性被拒绝备案的尴尬局面。”港股投行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珍酒李渡如能在港股成功上市,对整个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或许能为其他酒企提供借鉴。但珍酒李渡在上市进程节点上有其特殊性,且根据最新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下称《管理试行办法》),后续相关酒企境外上市需向中国证监会备案接受监管,能否顺利通行,仍有待观察。

掐点冲刺“港股白酒第一股”

随着3月26日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珍酒李渡距离港交所上市更近一步。若后续招股顺利,珍酒李渡将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

“公司目前对上市的态度就是求快求稳。”一位接近珍酒李渡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从珍酒李渡披露的招股材料看,其是一家根据开曼群岛法例于2021年9月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是典型的红筹架构企业。

“在原有的监管框架下,境内企业直接H股上市要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批,而采取红筹架构的企业则无需经申请中国证监会审批。”一位从事港股上市业务的律师表示。

根据《管理试行办法》,2023年3月31日起,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发行上市均被纳入备案监管。其中,间接发行上市即“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的企业,以在境外注册的企业的名义,基于境内企业的股权、资产、收益或其他类似权益境外发行上市”,正是俗称的“红筹上市”。

据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2023年3月31日前间接境外发行上市申请已获境外监管机构或者境外证券交易所同意(如香港市场已通过聆讯等),但未完成间接境外发行上市的境内企业,给予6个月过渡期。在6个月内完成境外发行上市的,视为存量企业。存量企业不要求立即备案,后续如涉及再融资等备案事项时应按要求备案。

如上述境内企业在6个月内需重新向境外监管机构履行发行上市程序(如香港市场需重新聆讯等)或者6个月内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的,应当按要求备案。

“这意味着,在3月31日前通过聆讯的珍酒李渡,只要在9月30日前顺利完成港股发行上市,其将不被要求立即备案。”上述律师表示。

珍酒李渡在最新披露的招股文件中提到,公司聘请的法律顾问认为,截至文件日期,其毋须根据《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及其指引履行相关备案程序。

港股是否会成为酒企上市下一站?

珍酒李渡推进港股上市期间,国台酒业等酒企相继传出“将于今年赴港IPO”的消息。对于相关传闻,国台酒业予以否认,但是市场上关于部分酒企赴港上市的猜测依然不断。

自金徽酒2016年初成功IPO后,A股白酒IPO队伍7年未添新丁。西凤酒、国台酒业、郎酒股份等多家知名酒企提交了A股IPO申请,但均未能成行。此外,包括红星二锅头等在内的多家酒企尝试借壳上市、资产重组,也均铩羽而归。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对于白酒企业上市融资,监管部门保持谨慎态度。2021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其中提到要防范白酒过度资本化的相关问题。白酒行业成为首个被提出要“防范过度资本化”的行业。

但是,随着行业逐步向集中化、规模化、品牌化趋势发展,近年来酒企并购整合加速,对登陆资本市场的渴望在提升。

白酒行业分析师、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认为,目前国内酒企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竞争门槛较高。部分正在进行产品结构升级与全国化的酒企迫切需要资本来维持企业发展,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品牌与品质已经成为消费选择产品的核心内容,上市无疑是建立品牌高端认、推动企业招商、加大市场投入的重要路径。

在受访人士看来,在“闯A”频频折戟的背景下,港股可能会成为酒企的新选择,但“转道”港股上市未必就会一帆风顺。

首先,港股市场以国际投资机构为主导,资金向来偏爱行业龙头。目前试图资本化的酒企多处于行业第二、第三梯队,对于这类企业,港股能给予多少估值仍是未知数。

其次,《管理试行办法》实施后,即便通过搭建红筹架构的方式赴港上市,酒企也要根据新规申请备案。业内人士表示,将境外上市由行政许可改为备案制,是更有利于企业自由选择合适的融资市场。此前白酒行业一度因资本过热被监管关注,后续相关酒企能否顺利被放行,仍有待观察。

“即便顺利登陆港股,珍酒李渡的上市路径也未必容易复制。”上述港股投行人士认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