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持续低迷 给生猪行业带来什么-世界速看

虽然近期生猪价格有所反弹,养殖户亏损有所减少,但低迷态势仍未彻底改变。更深远的影响则是,生猪行业集中度再次提升。生猪养殖已不是低门槛行业。随着大型猪企引入智能化养殖,延伸产业链,大型猪企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中小猪企和散户可能在一轮轮猪周期中被淘汰出局。


(资料图)

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给生猪行业带来了什么?

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深陷亏损泥潭,这是最直接影响。据国家发改委消息,2023年5月第3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17,环比下降0.24%。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151.8元。虽然近期生猪价格有所反弹,养殖户亏损有所减少,但低迷态势仍未彻底改变。更深远的影响则是,生猪行业集中度再次提升。

生猪养殖已不是低门槛行业。随着大型猪企引入智能化养殖,延伸产业链,大型猪企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中小猪企和散户可能在一轮轮猪周期中被淘汰出局。

在诸多因素中,融资渠道多元化是大型猪企安然渡过难关的护身铠甲,也是生猪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洗牌利器。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近9成猪企资产负债率超50%,其中*ST正邦、正虹科技、天邦食品、傲农生物4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0%。17家上市猪企合计负债规模超4000亿元。但大型猪企融资渠道多,即便如此高的负债,抗压能力依然远远强于中小猪企和散养户。比如,牧原股份可以发行50亿元公司债,温氏股份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700亿元的综合授信,天邦食品可以募资不超过27.2亿元,傲农生物募资18亿元的定增工作进展顺利,新希望拟募资45亿元的定增事项正在推进中。

众所周知,猪周期磨底阶段,持续的猪价低迷,会让中小猪企和散养户率先被动去产能。为什么是中小养殖户?因为他们资金实力最弱,不仅融资渠道有限,而且缺少有效抵押物,生猪养殖又是非常费钱的行业,特别是到了育肥阶段,每天光饲料钱就不是小数。因此,猪价磨底,磨掉的是实力弱小的中小养殖户。国信证券表示,目前行业磨底持续时间接近3年,部分资产负债率高、现金储备不够充足的企业或将面临产能出清。而大型猪企则在中小养殖户被动出栏的同时,通过主动调低出栏目标,保存实力,避免亏损扩大,为行情好转蓄势。比如,4月初,傲农生物将今年出栏目标从原先制定的800万头降至600万头;4月底,天邦在2022年年报中明确,力争2023年全年生猪出栏达到650万头,这一目标远低于早先公布的1000万头;5月6日,大北农表示,结合现有生产计划及出栏情况,公司将2023年养猪的出栏目标调整为500万头至550万头,两个月前,大北农对外披露的出栏目标是600万头……

有行业专家表示,2023年,生猪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已无悬念。到2025年,500头以上规模猪场所占比重有望超过70%,甚至接近80%的高水平。

这种判断在记者近期采访猪企时也得到佐证。以江苏灌南县为例,该县为农业大县,主导产业之一就是生猪养殖。在当地去年出栏的127万头生猪中,牧原股份子公司灌南牧原出栏100万头,剩下的零头由另外7家养猪规模在1万头以上的猪企分享。在7家猪企中,规模最大的养殖企业每年出栏3万头左右,能活到现在,还是因为自己专门建了一个自产自销的饲料厂,有效控制并降低了成本。老板说,自己也想改行,但此前建饲料厂和猪场,投入了一个亿,转行不易。采访中得知,老板所在村,共有900多户村民,以前全村养殖30头猪以上的农户有160多户,现在仅剩6户。

目前,猪价低迷依旧,但也有不少行业人士或者猪企看到了曙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养殖户还是养殖企业,普遍认为目前生猪养殖亏损不可持续。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之前也指出,近期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有所回落,利于缓解养殖亏损局面,不少猪企认为,下半年的生猪市场有可能会价格上涨。这样的判断,从大北农在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所言也得到佐证。大北农认为,“今年上半年的生猪行情不是很好,但公司对全年保持乐观。”金新农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生猪价格影响因素较多,预计下半年行情可能好转。温氏股份认为,下半年猪价一般比上半年好。中信建投认为,从全年猪价走势上看,猪价“前低后高”概率大,总体来看全年生猪均价仍有望在成本线以上。

看起来好日子触手可及,行情也有点起色,但对于中小猪企而言,触手可及却未必能熬到最后。因为乐观也好,谨慎乐观也罢,所有的预测都是基于接下来的去产能速度,盯的还是中小散户未出栏的那些生猪。一旦大家觉得中小养殖户被动出栏结束,手无存货,那么,供求缺口带来的价格上涨就开始了。而能享受盛宴的,只有大型猪企和想方设法降成本熬过来的少数中小猪企。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