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金融数据放缓:信贷结构持续改善 居民消费恢复良好
逆回购降息后,又迎来金融数据。6月13日,央行发布2023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5月M1同比增长4.7%、M2同比增长11.6%,增速双双出现回落。与此同时,5月社融同比增速为9.5%,较前两个月出现了下降。
(相关资料图)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整体上看,在上年同期高基数及当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较为温和的双重影响下,5月金融数据延续了4月的放缓势头,符合市场预期。背后是一季度集中靠前发力后,二季度以来宽信用进程转入节奏回调阶段,旨在保持全年金融资源投放规模合理增长、节奏平稳,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把握好平衡。
M1、M2增速双双回落
具体看,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53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48万亿元,同比增长9.6%。当月净回笼现金1148亿元。
从M1、M2的结构看,M1由M0+企业活期存款构成,M2是由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构成。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46万亿元,同比少增1.5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36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393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36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221亿元。
5月M2增速依然是延续了回落的趋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这主要是企业存款下滑拖累,内需复苏偏缓也影响货币创造,金融市场情绪回暖,推动部分居民存款回流至理财产品等。但M2同比增速继续略高于名义GDP增长,显示目前国内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继续为宽信用和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5月M1增速也出现了回落。王青判断,在近期企业经营活跃度逐步改善背景下,5月末M1增速延续年初以来的低位徘徊局面,主要源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阶段,居民购房款转化为房企的活期存款规模偏低。可以看到,一季度楼市回暖幅度较为有限,整体上仍未摆脱筑底阶段,而且4月和5月楼市销量再现回落势头,这是近期M1增速持续低位运行的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M2和M1增速剪刀差较大。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宽货币向稳增长传导不畅,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金融空转”程度。后期需要通过有效扩大内需、提振实体经济活跃度,特别是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等方式扭转,而非单纯依靠加码宽货币、宽信用的方式解决。与货币政策相比,接下来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扩投资方面的效果会更为明显。这包括较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支持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等。
“在一季度信用加速扩张后,5月信贷投放节奏延续放缓,但总体维持稳健,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近期公布的多项数据显示,总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在内需恢复情况尚不稳固和外需回落压力加大下,实体融资需求继续受到扰动,各项宏观政策仍需保驾护航。
他进一步指出,6月13日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降息落地,也旨在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后续,应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内生投资和消费需求,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5月新增信贷“同比回落、环比改善”
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温彬表示,5月新增信贷“同比回落、环比改善”,总体维持稳健。结构上,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减少、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好,信贷结构有所优化。
“票据融资增量下降拖累信贷总量增长,但并非‘坏事’”。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分析称,5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其中票据融资少增为主因。一般认为,票据融资是银行信贷投放的补充方式,当贷款需求不足时,银行倾向于通过加大票据操作规模达成其信贷投放目标。去年5月疫情影响居民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信贷需求回落,票据融资大幅增加7129亿元;今年以来生产生活已回归正轨,实体经济融资逐步恢复,银行信贷投放压力有所缓解,5月票据融资增量大幅下降预示着需求在逐步回升。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8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5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9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2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604亿元。
王运金告诉记者,居民部门信贷增长明显,预示消费与楼市恢复情况良好。5月居民信贷短期与中长期信贷同比多增,且增量明显高于上月,一方面得益于购车补贴、家电补贴等促消费政策与解除限购等购房政策;另一方面也受消费贷、按揭贷款、公积金贷款等利率的持续下行推动。5月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28.6%,房屋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4.5%,良好的消费恢复节奏带动了居民部门信贷加快增长。
初步统计,2023年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1.42万亿元,同比增长9.5%,相比于上两个月10%的增速有所下降。2023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比上月多331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31万亿元。
从各细项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政府债券构成了5月社融的主要拖累项。具体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少增617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97亿元,同比多减729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2175亿元,同比少254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5571亿元,同比少5011亿元。
“5月新增社融1.56万亿,环比多增符合季节性规律。其他各类表外融资表现低位平稳,对社融影响不大。”王青指出,5月新增企业债券融资为-2175亿,意味着当月偿还量显著高于发行量,净融资为大规模负值。背后除了受年报披露周期影响,5月企业债券发行处于季节性低位外,主要源于在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背景下,城投债发行面临严监管。后期为保持基建投资处于较快增长水平,今年有可能再度启用政策性金融工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