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古城盛景 舞五千年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06年发现的良渚古城有4个故宫那么大,城墙用黄土堆筑,底部铺整层石头,是目前发现的中国5000年前同时期最大城址,依山就势,湿地建都,横向可以与世界三大文明相比,纵向可以与中国后代大都城如长安城等相比。规划理念和宫殿开中国后代宫殿先河……”前天,“五千年并不遥远——舞集《良渚》导赏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复旦大学教授、良渚博物院总策展人高蒙河从多个维度解析良渚文明的独特魅力。

浙演·浙江歌舞剧院出品的舞集《良渚》自4月12日亮相北京国家大剧院后,开启全国巡演,8月11日、12日在上音歌剧院上演。作品由序—源起、谷物—见证、基石—印记、黑陶—智慧、玉琮—沟通、符号—传承等6个篇章构成,通过舞蹈肢体语言与多媒体数字构建,将谷物、水利、玉琮、黑陶、基石以及象形符号等一系列的意象用艺术手段贯穿整场,让观众了解与体验良渚文化。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良渚文化命名于1959年。上海与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相距不到两百公里,良渚文化广泛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有600多个遗址点。除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浙江良渚遗址,上海地区也是良渚文化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其中最核心的是青浦区福泉山遗址。

规模庞大的良渚古城有着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着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贡献,“中国历史和文化不曾断灭过,良渚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演变,最终融入中华文化。我们从良渚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高蒙河说。

舞集《良渚》运用山水幻化、诗画乐歌等表演和夸张的造型服饰,造就时间与空间的闪回。在导演黄亦川看来,《良渚》描绘江南秀丽的古典风韵,通过文化记忆和热切的民族情感引领观众回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悠久文明。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关键词: